靜電是怎么產生的?靜電的原理是什么?
發(fā)布日期:2014/1/7 文章來源:中明科技
世界萬物都是由分子組成,分子又是由原子組成的,而原子由帶正電的質子和帶負電的電子構成。在正常狀況下,一個原子中的質子與電子在數量上相等,正負電荷平衡,所以對外表現出不帶電的現象。但當兩物體相互摩擦時,一經外力電子即脫離原子核軌道,離開原來的原子而侵入其他的原子B,原子A因缺少電子數而帶有正電現象,稱為陽離子、原子B因增加電子數而呈帶負電現象,稱為陰離子,這就是最常見的摩擦生電現象。
在摩擦生電過程中,電子轉移的數量和轉移速度不僅與材料的性能差異有關,也與現場溫度和濕度有關。
秋冬季節(jié),由于空氣濕度低,分子間的黏滯力小,運動速度加快,很容易產生靜電。不僅流動的空氣會產生靜電,人們在地板上走動、旋轉轉椅、開關抽屜、拿取紙筆、移動鼠標等動作也會產生靜電,使這些物體和人體帶上靜電荷。除了摩擦生電,用電設備中還有感應生電和容性生電等靜電成因。設備、電路、金屬與非金屬結構之間即便不發(fā)生接觸,也會通過上述兩種方式產生靜電。物體間的靜電感應現象即便相隔一段距離也會發(fā)生:CRT顯示器屏幕作為一個感應源,也會在身體上感應出靜電;兩根平行導線之間因為存在寄生電容,也會在彼此間轉移電荷。